中國統(tǒng)計糧食進口量的時候,習慣于把大豆也算進去。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比中國市場糧食價格還低,實際上,把數據仔細看一下,我國2017年進口的糧食其實主要是大豆,大豆占了95%以上,13062萬噸糧食里有9553萬噸大豆,而真正的糧食稻米、小麥、玉米的進口量和國內的糧食生產總量比起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。
1、為什么有人覺得水稻的收購價格越來越低?
不能簡單的說只有水稻的行情越來越不好,可以說是我們國內的所有農產品價格都是越來越低,現在的價格和十年前價格相比沒有多大的差別,而現在的農資成本以及人工成本都提高了20%左右,農民的利潤也越來越小了。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,情況分析1.生產量高:也可以說是偉大的科學家做了非常大的貢獻,我們現在的水稻畝產非常高,雖然說水稻作為我們國內的最基本的糧食作物,需求量比較大,但是和我們的生產量相比,基本上也是可以保持平衡的。
目前來說我們國內的人均,稻米的平均數量大約是141公斤,這還不算玉米小麥的,一個人每年吃不了這么多大米,肯定價格會下降的,2.進口量高:水稻的進口量還是比較高的,我們國內的優(yōu)質稻米只能夠達到7.5%左右,每年的進口稻米數量也是非常多的,在2017年的時候我們國內稻米的進口量是全球水平第一稻米進口量約在403萬噸,估計今年這個水平還會持續(xù)升高。
因為今年的關稅基本上都降低了,水稻的進口難道不會上升嗎,3.庫存量高:即使去年的水稻遭受到了自然災害的各種洗禮,大約至少減少三成左右,但是我們國內的水稻價格依舊沒有上來,就是因為陳稻的庫存非常高,即使減產了,依舊影響不了我們的供需關系。我們的年產雖然不多,但是庫存量非常多,在2016年年底的時候,稻谷的庫存量接近了1.5億噸,
2、你知道中國糧食一直保低價的原因嗎?
中國糧食價格從世界糧食市場來看是不低的。國家為了保護糧農利益,采取最低糧食價格保護性收購價格,一旦市場價格低于保護價,則國家以保護價格收購,保護了糧食價格不致于過低而損害農民種糧積極性。雖然國家采取了保護性措施,近年糧食價格依然很低,農民種糧無利可圖,這種現狀令人費解?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比中國市場糧食價格還低。
中國為了wTo的承諾,國家除了有限的收購保護價,采取不干預政策,外國糧食為什么比中國便宜?主要是外國政府的高額的種糧補貼,農民的收入主要來源是國家補貼,加上外國糧農種地高度機械化,降低了用人或本,還有就是外國糧農動則成百上千畝的土地,以規(guī)模農業(yè)見效益。而中國農民就是有限的幾畝地,及使糧食十塊一斤,以區(qū)區(qū)幾畝地,又能有多大收益?所以,土地流轉,大規(guī)模,現代化是農業(yè)的根本出路!提高糧食價格不是農民提高收入的正確捷徑,何況糧價一漲,隨之種子,農藥,化肥等涉農產品都會跟風漲,
最終農民在通脹下,價格漲了,收入依舊。所以解決農民種糧收入低的難是,土地流轉,集中大片耕種,以現代化農場化,機械化大農業(yè)提高農民種植成本,從根子上提高農業(yè)種植效益,同時輔以加大國家對農業(yè)的補貼力度(必須補貼更大更多),讓農民種糧收入大幅提高!和工商從業(yè)者收入減少差距,零差距,或略高,最終讓農民真正富起來!。
3、我國糧食為什么漲不起價,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
糧食,屬于一個國家的戰(zhàn)略物資,國家要根據基本國情,及各方面的具體情況,制定相適應的價格,進行宏觀調控,確保人民基本生活穩(wěn)定。有人認為,提高糧價,能解決農民的低收入問題,激發(fā)農民的種糧積極性,實際這種想法大錯特錯,中國有句古話:“萬物隨糧”如果糧食價格大漲,其它的物品價格也會隨之上漲,如化肥農藥,肉類食品類,其它日用消費品,也是水漲船高。
4、“國家出錢進口糧食,拖垮了國內糧食價格”這個謊言為什么總有市場?
從2018年最新公布的2017年糧食進出口數據來看:2017年中國糧食累計進口13062萬噸,大豆累計進口9553萬噸,稻米累計進口403萬噸,小麥累計進口442萬噸,玉米累計進口283萬噸,2017年中國糧食累計出口280萬噸,較2016年增加47.4%,其中,大豆累計出口11萬噸,稻米累計出口120萬噸,玉米累計出口8.6萬噸。